“斯人”版教材找到了 为何更流行
这两天,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话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10月27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当天阅读量直逼四亿。
此次争论源自日前一位网友发布的文章《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文章中这位网友称记忆中初中时期背诵的课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变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说法得到了海量网友的认可。到底是网友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教材真的变了?
记者多方调查后发现,至少在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都曾出现过斯人的版本。
从小到大都学错了?
三本教材中都有斯人
其实,斯和是这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两个字的用法和意思本来就非常接近,因此也容易发生混用。
天目新闻记者在检索资料后发现,真有网友晒出了一些斯人版本的教材。
一位北京的网友翻阅了自家孩子2019年上初中时的语文课本,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语文课本。图片源自网络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古文三则》。这位网友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这是我家孩子上中学的时候用的书,2019年在用。
天目新闻记者随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搜索此书的ISBN(书号),确实找到了这本教材。搜索结果显示,此书出版于2019年1月。
中国国家版本馆搜索截图。
还有网友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找到了斯人也的字样。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85页的引用中也出现了斯人也版本。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图片源自网络
换句话说,起码在一些网友的记忆中,他们学到的的确是斯人也。
哪个版本权威?
人教社称其教材一直为是人
而在更多网友的记忆中,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文出现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篇题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文中,选自《孟子·告子下》。
这个话题出现后,网友们纷纷翻箱倒柜找出各版语文教材并在网上晒出截图。截图显示,人教社1961年、1982年、1991年和2001年四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确实均写着是人。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此次争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编辑部在10月26日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自从1961年该出版社收录这篇课文以来,历届教材文章一直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杭州惠兴中学教龄39年的语文老师程建飞则在接受天目新闻采访时表示,关于是人还是斯人的问题,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时常会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学校使用的几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都是是人。程建飞表示,作为面向全国中学生的规范教材,里面的文章都经过编辑团队的仔细校对,应该都是参照了较为权威的古代文献。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陆晨华家中收藏了不少古文书籍,他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相对权威的古书,如汉代赵歧注的《孟子注疏解经》以及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十三经》,上面记载的都是是人。其实很多出土的简牍帛书上面,也可以看到很多的错别字。陆晨华说。
斯人版为何流行?
可能有语义学、传播学、心理学多种原因
记者在身边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10个人中有九个说自己以为斯人是对的。为何斯人版更流行?这可能要从语义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等方面来找原因。
浙江古籍出版社资深编辑路伟从大众口口相传特性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解惑思路。
他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是作为这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用了,因此人们可能对这种用法相对陌生一些:发生误传也可能是因为,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平翘舌音发音不标准,因此在口口相传中将翘舌音‘是’发成了更快、更好发音的平舌音‘斯’。
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的看法也比较接近。
他此前曾发微博表示,大家读作斯人可能是因为这个词在许多名诗名篇中出现过,并且生活中斯人已逝这些常用的表达使我们对斯人这个词较为熟悉,也感觉更有文气,所以读作斯人。
温儒敏社交媒体截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某些事情上,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可能比老师上课教的大得多。
有网友表示,自己对这句话最深的印象来源并不是课本,而是古早的电视剧之中,当时演员的台词念的就是斯人。也有网友认为,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和心理暗示有关。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
天目新闻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天将两个字时,自动排列在第一位的结果也是斯人的版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斯人版本能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搜索引擎截图。
10月27日晚,记者也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她的说法挺有意思:我个人认为这个考据意义不大,应该属于学术领域的研讨。大众只要关心大任之所受的磨砺就好,这是文化真正的意义。
一个热搜,能让大家更关心《孟子》的文本,从而愈发走近中国传统文化,这才是争论的价值所在。
网友看法
1、网友翻个小小船:谁来了,我课本上学的都是斯人,我背也是斯人,根本不接受反驳,也不接受记错了,暗示了!我学的我不知道,专家知道?
2、网友一渊寓言:第一次听说是人
3、网友一品红楼:我对文字很敏感,以前学的肯定是斯人。
4、网友大江南北乡土风情:读了多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怎么冒出于是人也。这样还古文的味道吗?
5、网友帘卷西风叹红楼:我是60后,不知道是学的课本还是自己看书看见的,只记得的确看到的是斯人。自己每次也是写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6、网友一束馨香2010:课本是专家编的,对不? 可是,我们学的的确就是斯人!
7、网友所托城城主:我能接受说教材变了,或者说教材版本不同,但我不能接受说我们记错了、记忆偏差、心理暗示之类。天王老子来了,我当时课本上也是斯人。
8、网友生态小院:我是71年的,当年背的是斯人[捂脸]
9、网友薇薇逛红尘:教育部统编总主编的阅读理解能力堪忧,那可不是什么生活中常用或者对斯人熟悉才读的斯人,而是人教版教材里那些年印刷的就是斯人。[捂脸][捂脸]
10、网友妤羽:98年,小时候用的人教版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11、网友蜂禾Beeart:我语文成绩很好,现在40岁,我确定是斯人
12、网友桃子说白白:其实很奇怪,这么多学过斯人也,为什么专家出版社都不承认,非得晒出证据才承认,这么难吗
13、网友kiki00mama:背的课文就是斯人,错了就承认呗
14、网友胡吃懵睡:我能接受的说法:1.教材的古文翻译有了新的解释。2.教材的编写用了权威的语言专家。3.斯人与是人后者更便于读者理解……但是,我绝不接受是我的记忆产生了误差!
15、网友杰宇妈妈658:我92年初二,求证了初中语文老师,就是斯人。至少,我的记忆没错。
16、网友你见到章鱼哥了吗:我江苏96年的,学的斯人!!
17、网友李大宝的妈:我二十多年前,高中课本也是斯人
18、网友l940022512:教材版本不同而已,斯人深入记忆,不会记错,大家争论的是不用强加给我们记忆偏差,我们不会群体记忆偏差!
19、网友锦鲤本尊大王:教育部统编总主编的阅读理解能力堪忧,那可不是什么生活中常用或者对斯人熟悉才读的斯人,而是人教版教材里那些年印刷的就是斯人。
20、网友留个我想要的用户名:认个错有这么难吗?课本插图的事情也是这样死不承认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通透经验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