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读研成退路 竞争不输考研
年轻人赴港读书的理由各异,却有一条共识,就是这条求学的通道便捷、价格实惠,最关键的是脱离了激烈竞争,难度不大。
但期待总是赶不上变化。他们曾为逃离百万人过独木桥式的竞争而另辟蹊径,最终却陷入一种相似的循环。现在,人多了,通道拥挤了,出关读书的竞争也变得像挤独木桥。
而问题是,走出桥的胜者,还要再走多少相似的桥?
文|邬宇琛
编辑|楚明
图|视觉中国
拒绝
张文牵每天刷3遍申请系统,早中晚各一遍,比吃饭还勤快。
9月份,投递申报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个项目(专业)后,不到一个月,张文牵就在系统上看见了拒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申请的是王牌专业计算机,人数多,竞争激烈,而进入排名前三的港中文本身就很难。
他还是感到慌张。拒信来得太早,按照往年的情况,学校会在投递的第二年才拒绝他,而不是现在。更「绝情」的是,他发现申请系统上「上传文件」按钮没有被锁定。一般情况下,学校在审理文件时为了不再让申请人继续提交文件,会将按钮锁定。这意味着学校可能没有看文件,就出于其他标准将张文牵拒绝了。
「这代表着一种趋势,今年会非常严峻。」他想。
张文牵将拒信发到网上,说自己是晒出23fall(2023年秋季入学)港中文拒信的第一个人。快速的信息流通让申请者们意识到今年赴港申学的压力。越来越多被拒者将经历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失望像潮水一样涌来。
变化的讯息实则更早前就已来临。去年11月,广东某二本院校优秀毕业生陈今今希望申请2022年秋季到香港读书,把「港前5」的所有院校都投递了。她申读的环境专业较为冷门,竞争较小,而且自己大学四年的成绩还不错,但结果依然让她诧异。而一个和她同批申请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就已经发了两篇SCI的论文,最终也没有被任何一所香港院校录取。
今年6月,在等待大半年后,她彻底知道自己「没有书读了」。
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近5年来内地学生获批到香港就读的人数逐年提升,去年就有237087名内地学生到港读书。今年的申请场面则更加壮观,据文汇网报道,香港8所资助大学中,有6所学校对内地生采取自主招生。各校在近日都表示,内地生申请较去年有所上升,而其中香港大学收到了超过1.5万名内地生的申报。
热潮之下,去香港求学的通道变得拥挤。
独木桥
2017年,Lily在国内某二本毕业以后,选择申读香港教育大学,学费一年10万港元。她记得当时在朋友圈分享offer的照片时,评论区几乎没几个人知道可以去香港读书。当时甚至有人把香港这样的一年制硕士称为「水硕」,而港校申请门槛也更低,Lily入学后就发现班上甚至有均分70多的人。
去香港求学,在很多人看来,首先是一种捷径。2019年,因为「高考失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张文牵早早定好目标:4年后,要读研究生洗刷自己的本科经历。一个保研去上海某重点985大学的学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去香港读研吧。这位朋友给导师打杂,还跟导师吵架,「差点就退学了」。而他去香港读研的同学「水一年回来却和同级毕业的内地大学研究生区别不大」。张文牵听从了这位朋友的建议。他目标明确,大学学个就业好的热门专业,毕业后「水」个文凭镀层金就回来工作。
「选择大于努力」,这是年轻的张文牵笃信的。他是上海人,如果从社会资源和离家距离的角度考虑,选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似乎更加合适,但这两所学校都只是双非一本。最后他离开舒适区去了南京农业大学,一所他口中的「末流211」。而为了就业,他学了计算机专业。那时互联网行业还如日中天,年包30万元不是梦。
那年,一个末流211的朋友均分77,去了香港城市大学。由此参照,张文牵信心满满:4年后他一定能去香港,「无论是香港理工大学还是香港城市大学,肯定能去」。
门槛相对较低,但教育资源却较优,香港有5所院校每年稳定进入QS排名前100,而且还更便宜:去英国留学一年花费50万元左右,澳洲100万元左右,去中国香港一年学费只要10万元左右。在过去,这些都是香港求学的最大吸引力。
而这两年,一种新的驱动力又产生了。在内地研究生考试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这条捷径也理所应当地演变成为求学的一条「退路」。
张薇2019年高中毕业,考进华南农业大学——一所双非一本的英语专业。大一,一个联合国口译员来学校做讲座,在小隔间里,他一身西装革履,自若地用外语讲话。「口译员可以参加大型的会议,也能够见证一些历史性时刻」,张薇暗自埋下野心。她也打听到,那些能够上台面的口译员,大多从国内最顶尖的两所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或者就是有其他名校的背景。
现实是,考研难度太大。她查了资料,北外和上外录取率较低。以英语口译专业为例,202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口译专业统考人数为635,最后只录取了35人,额外有24人为推免,即保研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翻译专业则在今年只招5个人。她被录取的概率微乎其微。与花费一整年时间高强度备战相比,递交资料申请学校显然更加轻松。她将目光望向香港。
对广东女孩陈今今来说,申读香港则是捷径和退路交织后的一条通道。她高考考得不好,调剂去了一所二本大学的环境专业,走进了就业的「天坑」。
她大学时的实习经历不多,老师每次分享研究院的实习岗位都会带上括号,「仅限男生」。工资更高的勘测岗位,女生基本无法进入,只能去办公室的文员岗写报告,一个月实习工资800元,男生则是1500元。她有个去了上市公司的学长,工资只有4000元,她仿佛看见了毕业后就业的天花板。
她想转行当老师,翻遍深圳的教师招聘学历,海外硕士很吃香,「二本学历,冷门专业,在市场上是不受欢迎的」。
她查了英国的机票,去只要几千元,返程要10万元,放弃了去英国的想法。2021年,当她的本科生涯快结束时,她发现自己前景迷茫。那年夏天,她联系上了申学中介。
去香港申学,对她而言,看似是个好选择:学费低,离家近,自己还会说粤语。一个高一届的学长均分80左右,最终去了港前5的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回到内地,去了一所大学当辅导员。这给她信心。
2018年,从香港教育大学毕业的Lily成为一名留学中介。在她印象中,2020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她总结说,海外疫情蔓延,以及过往主流留学国家的各种风险,让中国港澳地区吸引力同步上升。
时间到了2022年,更多想走捷径和退路的人凑巧站在了同一条路上,竞争程度甚至不输内地考研。以排名第一的香港大学为例,今年约1.5万人申请的情况下,只招收300个名额,招收比例为50:1,而QS排名500开外的香港岭南大学发言人也表示,今年收到2000名内地生的申请,最终录取约50名,招收比例为40:1。
人们曾以为新通道会一直通达下去,于是都聚到了这里,直到捷径也成了窄木桥。
雕琢
在情况还没变化之前,港硕申请的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
在院校定位准确、专业选择清晰的情况下,申读者本科学校的层级是最重要的,但均分高,本科学校稍微差点,也有很大的机会申请到offer,其他的材料则是锦上添花。大学四年成绩均分或绩点,则需要4年的精心维持。有时候为了提高均分,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也不为过。
在南京读211大学的张文牵从大一开始,就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均分。大一均分89,大二均分84,但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科目难度增大,其中一门课他只获得了60分。照往常来说,这也不算大问题。
但到了大三,情形变了。社交平台上开始出现一些令人心慌的案例,一个看似轻而易举就能够申上港校的人,在2021年秋天来临之前收到了拒信。
「不对劲,必须把均分提上来」,张文牵心想。他找到了学校计分的漏洞:重修一门课,学校的成绩单上不会显示「retake」,他决定在这一年把60分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重修一次。
那学期,张文牵上课坐在第一排,一定要老师看到自己,还会主动回答问题。老师布置作业,大家都用手机拍下手写的内容发给老师,他却用Ipad上的「goodnote」工工整整做好笔记,用各种颜色的笔标记,导成pdf文件给老师发邮件。
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大部分都不会检查,但张文牵还是照做,做完还刻意找老师问,「老师,你看是这个方案好还是那个方案好?」学期结束,课程重修为92分。
把考差的科目重修还不够,还得用更多的课来拉高分。大三上学期,张文牵总共修了40个学分,其中选修的科目包括:葡萄的营养与保健、农业伦理学概论、细菌世界的情感生活、植物逆境生存手册等等。那个学期结束,张文牵均分达到87,「非常满意」。
张薇也不得不悉心「雕琢」自己的均分。大四这年,她的均分可以达到90分,年级能排上前30%的水平。但她的学校是一所双非一本,在起点上就处于劣势。她没有张文牵那样「刷分」的计略,作为口译专业的申读者,雅思成绩比其他专业要求更高,她想要用雅思拉分。
今年春天,她备考雅思,每天学习6个小时。开学之后,她又马不停蹄在一家NGO实习填充履历,通勤的路上,她在口罩底下自言自语练口译。她考了第一次雅思,拿到7.5分,对于9分制的雅思来说,这已是高分了。
但她也意识到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厮杀」是具体的。今年夏天,她参加了一个内地和香港合办大学的夏令营。尽管名为「夏令营」,其实就是一场招生赛。前期,夏令营会布置团队任务、玩游戏,但最后一周,所有人会面临笔试和面试淘汰。
进入夏令营有门槛,张薇上届的一个师姐雅思达到8分,最后被该大学录取。她深知竞争者都是全国各大院校的佼佼者。在分组自我介绍时,张薇的组里,2个双非,6个985、211。985的尖子生们会自信大方地说出自己的学校,而双非本科的同学则会有意模糊过去。这只是最隐秘的一种竞争,关乎身份。
组长来自某个双非一本,管理手段略显「严酷」。他要求大家在微信群里保持一定活跃度,并告诫小组成员,「大家来这就是为了拿奖拿offer的,如果你不说话,我就把你踢出我们小组。」但得知这些团体游戏不纳入成绩,这名组长迅速撤出,不再说话。
那个夏令营里,张薇通过了第一场笔试,但折在了面试环节。她觉得自己表现还算合格,但难免失落——只有7%的录取率,她失败了。
她意识到,天花板被抬高了,除了学校和均分,雅思成绩、软背景甚至文书,越好才越有胜算。8月,她雅思「二番」战,小分提高了,总分还是7.5。此时距离开放申请通道只有一个月,只有靠申请文书提升了。早在今年3月,她找到中介帮忙写申请文书,但文书质量让英语专业的她感到失望。她换了个中介,继续写。
张薇说,写文书的过程像「杜撰」自己的人生,她只对口译专业感兴趣,但为了保险要同时申读语言学。她需要不断在自己过往的人生里找出自己和语言学的联系,但很难。
一个申读港中文人类学的朋友把文书给她修改,她看了觉得好笑——「在生活的各种现象里,发觉了我对人类学的热爱,在学习里,对人类学有了认识......」但这个朋友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更多是为以后考公就业做准备。
兜底
今年8月,张文牵把雅思考了出来,7分。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这个语言成绩申请港校够用了。9月,他开始递交学校,月初投了3个港中文的项目,月末投了港理工的3个项目。危机感让他觉得必须要投递更多学校,这是一种兜底。
英国本不在张文牵的考虑范围,但发现「行情不对」以后,他加投了英国的爱丁堡大学。10月,他又投了曼彻斯特大学的3个项目。放在过去,爱丁堡大学在学校申请序列上明显低于香港大学,但在这所大学申读群里,他看到了带有「清华大学」的群昵称。竞争激烈程度有些超出他的想象。
大多数港校申请者的兜底思路都是由中国香港转向英国,香港学校少,主流的申读学校是「港前5」,但英国的学校多,可以把要求再往下探一探。
他找到并申投了南安普顿大学。过去,这所QS排名78的大学在张文牵眼里也是「点击就送」,但几天过去,没有任何回音。
再往下探底,只能去澳洲了,比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但如果12月也发现墨尔本没有offer,那只能申请澳洲国立大学和悉尼大学了。再往下是莫纳什大学,这所学校你听都没听过,那就没有意义了。」由于学费偏贵,两年制将近花费100万人民币,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澳洲不会成为张文牵申读的第一选择。
人们越是有「无书可读」的恐惧,就越需要找更安全的方法兜住自己的未来。退路正在不断转移,先是内地,再到香港,然后是国外。排队的长龙开始延伸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22fall环境专业的陈今今在等待中知晓命运。今年4月,陈今今等来了邮件,但并不是offer,一所港校明确告诉陈今今,由于申请的人数较多,暂时需要把她放在一个waiting list(待选择的列表)。她又有了这么一点希望。「虽然看了很多相似条件被发拒信的帖子,但也会想,万一我这个专业比较冷门呢?」
此后,港校再没有任何消息。从2021年11月申请到今年6月,她花费了大半年时间等待。碰上亲戚一起吃饭,亲戚问陈今今,香港的学校申请到哪所了?陈今今不说话。她涨红了脸,第一次觉得这么难堪。
她害怕自己「没书读了」,把目光放到性价比高、竞争人数不多的马来西亚——同样是一年制,马来西亚只要5万元人民币。不久后,她收到马来亚大学的offer。今年秋天,她正式入学。
没书读的确实大有人在。中介Lily说,若客户最后没有申请到offer,可以要求中介无条件退款。在2021年以前,机构的退款率是3%左右,但去年,机构的退款率达到20%,这意味着有两成的人没有申请到任何offer,退路也没走成。
尽头
过去4年,张薇努力地实习,一度接近过口译行业。她和老师们一起去学术研讨会现场参与翻译,还去汽车公司参加招标会。但2020年,一些活动取消,一些行业下行,口译行业也受到了影响。4个口译老师本受邀参加汕头某个大型活动,最终却被通知活动取消,「团队的同传老师们准备上线打麻将了」。
大三过后,她突然发觉自己对口译似乎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口译员一个小时能挣3000-4000元,还是挺可观的,但现在机会少了,也要考虑现实问题了。」
努力维持四年的均分、背景,突然一下好像被过热的求学潮稀释了价值。而终极的问题是,就算是如愿读了硕士,尽头在哪儿?
2019年入学时,张文牵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进入互联网大厂就能拿高薪,海外留学背景则更加吃香。但到了今年,他发觉班上大部分人都去考了研,而互联网大厂缩招后,原本可能去大厂的同学,把简历投向中小厂,最后只拿八九千元工资的offer。
他看到一个帖子,「花了爸妈几百万,回国即失业,我真的选错了吗?」这也是他的疑问。他开始想,如果连澳洲的学校都没有申请通过,干脆先回家休息一年好了。
在马来西亚开学两周的陈今今最近也在思索一个问题,等到这一年的硕士读完,要去干嘛?她已经开始找马来西亚本地的招聘信息,额外看北欧的留学咨询,「再去读一个博士」。
她还留意到,今年马来西亚的案例比过往多了许多,而且马来西亚的大学也开始拒人了。根据马来西亚全球教育服务中心的一组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有3949名学生留学马来西亚,比2021年同期增加1298人,增幅为49%。
「马来西亚也要『卷』起来了。」她说。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网友看法
1、网友睡觉的狸猫:最恐怖的从来不是就读难度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通透经验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