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后的社区卫生中心怎么样了
接电话时,张斌刚到家。周五晚上七点多,他还没吃饭,但已经累得不想吃饭了。采访中一度有些气喘。几分钟后,张斌说,太累了。我休息一下,实在受不了了。
张斌在济南的一个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中心)里工作。社区中心的30余医护人员常年来服务周边1万多居民,是最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在那里,年轻的父母抱着新生儿打疫苗,老年人拖着慢悠悠的步伐复查和开药。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这样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97万个。
在12月7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十条)落地后,张斌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按照他的话来说,落地前还能凑合,落地后人手严重不足。
核酸检测是最直观的例子,新十条虽规定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由于混管阳性的数量陡增,张斌及其同事的防疫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在北京,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已卷入新十条所带来的浪潮中。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医务人员因发热而减员30%~40%,但每日门诊量又有增加,疫情前每天大概1000多,现在每天有2000多人次。
相比之下,在上海,浪潮虽未席卷,但人们已经从潮湿的空气中嗅到了即将到来的压力。随着新十条一起下发的,还有卫健委对社区中心和家庭医生更详细的新冠疫苗流调、风险评估、和分级诊疗的要求。
上海市静安区一家社区中心的医生说,以前做大筛,三分钟可以做10个人的混管,现在做新冠疫苗流调,三分钟只能做一个人,压力更大了。
而在浪潮还未到影响的城市,社区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则处在因不用大筛而忙里偷闲的中间地带,又担忧着未来可见的、更多的入户核酸工作。
除此之外,各地的社区中心还需直面居民们对疫情的焦虑,以及这种焦虑的连带产品——囤药潮。
尽管忙碌的状态各不相同,但各地基层医护人员却被同一份混乱和无序所笼罩,三年来,社区中心如弓弦般时刻紧绷又苦撑,他们疑惑着,新十条到底是这场鏖战的结束,还是另一种战役的开端?
居民的焦虑变成了购买力和门诊量
在北京,一周里的新冠阳性病例呈指数级上涨。王昊作为一家社区中心的主任,最近一周感觉在直面居民的焦虑。
居民的焦虑很直接,首要表现是看门诊、抢药。
12月1日,北京宣布不再拒绝无核酸结果的患者进入医疗机构。王昊的社区卫生中心里,门诊量快速激增50%~60%,最多一天甚至超过2000人次。
除了正常的慢性病就医需求,多数居民是去开感冒药。老百姓都是怕感染后发烧,想囤点药。王昊本来以为,社区中心原先的库存还能坚持一阵子,没想到几天里迅速卖光。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的四类药品都没了,尤其是退烧药紧张。
而在上海,虽然进入医疗机构依然需要核酸阴性证明,静安区的家庭医生郑宇却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几天前,八点健闻拨通郑宇的电话时,电话那端人声嘈杂,有人用上海话激动地说着些什么。后来郑宇说,当时是一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的居民在争执——社区中心要求48小时核酸,但居民说已经放开了,非要进医院。
很多人来开药。现在放开了,居民担心感染,都来抢购感冒药、咳嗽药这些,感冒相关的药都给开空了。
作为辖区的家庭医生,郑宇最近还总接到签约患者的电话咨询,老人、年轻人都有,话题离不开疫苗、备药,诉求是预防新冠感染。基本都是对放开后的焦虑,我劝住了大部分,说没必要焦虑,但现在我也担心,会不会反而害了人家。
社区居民疯狂抢药,克感敏、复方甘草合剂,甚至连强力枇杷露都开不到了。距离郑宇不远,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另一个社区中心里,资深全科医生李春也表示,就在12月9日下午,社区中心刚进了一批克感敏,第二天一早就抢完了。
面对居民的囤药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的采购节奏和数量被打破。
这些日子,社区中心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是限购,另一方面只能从各个渠道随时采购。
王昊说,从12月7日开始,他们社区中心就开始限购,每人只能开1天~2天的药量。最近几天,社区中心每天采购,随采随供,药品基本供应得上。而上述资深医生表示,这几天上海的几个社区中心进药都要去上海市统一的药品采购平台上抢,抢到多少是多少。
上海西边城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负责人方星也感受到了工作量的上升,预计会有大量病人来看病,这两天已经能感觉到配药的很多,这只不过是刚开始。
而在还没有被大规模疫情干扰的小城市里,最近,社区中心的门诊量不升反降。但即使如此,大城市里阳性感染者增加的风声,却顺着网络中的讨论,直接影响到了小城市民的心态。
居民不敢出门了,囤药却没停。山东省东营市一家社区服务站的医生张志说,社区中药房里的中药都被抓完了。
追阳还是不追阳,随时都可能改变
随着新十条落地,全员核酸的取消,不少社区中心的医护人员都感到像三年里突然松了口气。
但随后的几日,社区的工作并未因此停下,而是换了个方向。
追阳成了社区中心里的新重点任务。
在过去近三年的疫情中,社区中心没少追阳,只不过近半个月里,这项工作突然变得比过去重了。
最近‘追阳’追得辛苦。上海的社区医生李春说,二十条落地后,上海阳性病例上升得很快,混阳的管量由个位变成了百位。最多的一天20混1的检测爆出了数十个阳性,涉及500多人。李春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约200人,那天值班追阳的同事每人分工负责追踪50人。
在上海静安区执业的郑宇也要追阳。因为阳性患者还必须转运。郑宇说,最近,在放开导致的追阳工作量增加、门诊量也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静安区的社区医生纷纷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
也有个别的社区中心不用追阳了。
同样在上海,方星告诉八点健闻,新十条落地后,医生不用再追阳了。相关居民会收到核酸异常信息,自行前往就近的采样亭进行采样。
虽然‘二十条’出来后,工作量会不低于今年上海封城的3~5月,但至少核酸的工作能先放一放。
要不要追阳,在社区医生之间互相求证,大家却发现各自收到的通知并不同。
李春印证了上海各区节奏不统一的情况。前几天,徐汇区还在做核酸和追阳,兄弟城区的同行发朋友圈说‘解放了’。单说他所在区域,他也不确定接下来的任务会是什么:工作一天一个变化,之前是追阳小分队,现在是疫苗小分队,听说明年要搞巡诊小分队。
被疫情干扰的这三年,李春在一个一个应急的通知里过活了三年,一天一个变化的生活,他似乎也快习惯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回到过去的日常,还是再一次暴风雨前的平静。
暂时的混乱、还没谱、不确定,这是各个城市受访的社区医生们,此刻共同的感受。
郑宇说,目前他接到的所有通知都是口头的,没有任何文件,随时可能改变。
半个月前,郑宇的工作重点转为社区中心的常态工作,而近一周,眼看着工作又要转变到疫苗和阳性患者监护、转运上。可能明天就又变了。
唯一能确定的,只剩下了做好当下。在山东东营的社区医生张志看来,谁也不确定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她却觉得,后期肯定会有更多工作要做。比如一旦阳性增多,或许会增加大量的入户采样工作,那会比全员核酸更累——因为增加了爬楼的环节。张志不禁担忧。
半个月前,社区中心考虑到小区封锁会导致医务人员数量压缩,让员工把行李带到单位,一旦有突发情况就在单位吃住。直到上周,张志还不敢把行李拿回家,而是放在了车后备箱里,随时备着。
接疫苗、做流调、设阳性门诊——社区中心面前的三场硬仗
12月7日,随着新十条一起下发的,还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
其中提到,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家庭医生需要为签约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风险评估,以健康风险等级将他们的档案标为绿、黄、红三个等级,就像健康码一样。
这周末,郑宇开始忙这件事,最先的任务是对签约的65岁以上老人进行新冠疫苗的流调,必须两天内完成。郑宇负责的签约对象有700多个,而整个社区中心,像他一样的家庭医生有20多名,一共签约了1.4万名65岁以上老人。
流调要评估老人现在的慢性病是否稳定、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接种意愿等。一个人的流调需要三分钟,周五晚上,郑宇电话打到了晚上,收集好了700人的数据。
我把信息移交到了信息科,同事会根据数据和评估指标,用程序为健康档案分类标注,最终完成风险等级的建立。工作量不小,郑宇做完,又要回到追阳的任务里。
李春也看到了这一要求,他签约了1500人,其中还有20个家庭病床。他说,这在上海市属于中等水平。但健康档案风险等级的重新建立,他觉得干不过来。所谓的红黄绿分类,肯定没精力一个个打电话。李春说,如果要求的话,就去后台拉数据,填上去交差,最多让助理打打电话。而且没有说把人群区分为红黄绿后要怎么做,感觉分类了也没用。
为了抵御疫情冲击,保护辖区内的老年人,社区中心在劳累困顿的长期抗疫中,依旧希望做一些长足的准备。
而社区中心人力不足,却是横在面前无法跨越的障碍。
上海闵行区加印了一批家庭医生的名片,把社区医生的姓名、电话通过居委分发给社区居民,供无症状或轻症人群在社区得到药品的配送和咨询。
在北京的王昊说,对健康档案分级的摸排最近也开始做了,工作量很大,上级没有给明确的时间线,只要求尽快完成。
但是,在以抗原代替核酸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王昊每天都能在就医人群中发现几个或十几个抗原阳性居民。12月起,社区中心减员了40%。看着堆积如山的工作,和不断冲击居民的疫情,王昊难免担忧,目前最缺的就是人。
2022年,上海市60岁以上老人有542万,占总人口的36%,而家庭医生只有6000余人。家庭医生能不能在大疫情面前能够服务好这些老年人,我是有担忧的。李春说。
建立阳性门诊,是眼下社区中心的另一个任务。
上海闵行区的方星说,业务院长已在分院改造门诊,后续应该会区分出阳性门诊。现在,社区中心的发热门诊会根据患者自报抗原阳性和发热症状进行分流。这两天只不过是刚开始,后面真正大量的阳性患者要来看病了,她说。虽然知道要做好防护,但他们也明白,这场战役防不胜防。
郑宇则表示,虽然社区中心正在将发热门诊改为阳性就诊区,但具体的运营和转运细则暂时还没下来,社区中心基本上不具备接待阳性病人的条件。如果最近有阳性的病人来看门诊,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说好在目前没有,他担忧道。
李春也说,现在医院没办法分阳性/阴性诊区,最多把发热门诊那一小块地方划给阳性病人。山东某社区中心的医生告诉我们,有发热的必须去医院,社区搞不了发热门诊,医院才行。
社区中心的第三个硬仗是疫苗接种。
今年以来,李春所在的社区一直派人去社区接种疫苗,一医一护搭档进社区。之前没有什么人来接种,但最近,人数明显增加:一个点一天最多有四五十人来接种,其中约三分之一是接种第一针。
郑宇记得,夏天的时候,他们去居委、甚至是居民家里送疫苗,但愿意接种的人很少,整整一天可能只来三四个人,老年人就更少了。而现在,人数明显多了起来。
大城市风暴将至,人们的紧张情绪也开始弥漫在一些小城市中。
在白捡了几天轻松后,周日晚上,山东东营的张志告诉八点健闻,昨天接到通知,说社区中心的发热哨点现在要24小时值班,需要他们卫生站上的医生去轮流值夜班。昨天街道也在统计哪个小区没有卫生站,可能要新建卫生站。她说。
增加卫生站哪来多的人手呢?从外面调吗?
哪有社区医生闲着啊。她回复说。
(王昊、郑宇、李春、方星等均为化名)
张晓艺、张雨箫、李芃|撰稿
李琳丨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看法
1、网友诈糊98509131:放开了,还有必要核酸吗?有症状对症治疗就好了,不用回到过去流调的老路
2、网友山上看蟀:急什么,有个过程,习惯了就好
3、网友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无处不羊
4、网友茈女子61:焦虑的不是感染病毒,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编制吗
有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大部分地区是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有编制的,如医生、护士等。但也要具体看你的岗位是哪种类型的,是通过何种方式招聘进去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是否有编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地的待遇以及管理方式均不相同。对于一些地区来说,社区服务中心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其工资待遇和在职的事业编制人员待遇一样,人员由上级卫生院统筹管理。但是,由于社区卫生院编制与服务范围不相匹配的原因,大多时候都会招聘一部分临时工,而这部分人员的收入则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一般就在三千左右,也就是比当地最低工资略高而已。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通透经验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