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经验

“抱团养老”十年:曾是同事兼猎友

十年前,武汉市武钢集团的四位职工打算一起寻觅养老的去处。他们找到离市区一个半小时的汉子山村,租下一间80年代建的屋子,租期十年,每年2000元。

他们曾是一共打猎的默契好友,只凭头灯的方向和闪烁时长,就能了解彼此的行动方向。打猎时,他们共享着上山下乡的回忆,并讨论在退休后重返团结活泼的集体生活。

于是,他们分别花了十来万和两三年的空闲时间装修。直到入住,他们才发现自己割舍不下重病的父母或幼年的孙辈。另外,饭菜的咸淡、卫生间的使用时长也让他们心里生出芥蒂。

后来,村里陆续来了三十户养老家庭,他们在互助与自由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汉子山村。 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1】寻找桃花源

2011年,谌鄂湘一行人到来时,几乎为眼前的环境吓一跳:这座建于八十年代的老屋实在太破了,杂草丛生,木质的房顶都快塌了。被租下前,一边住人,一边住羊,屋里都是粪便味。

好在背靠道观河景区,空气清新,水质干净。老屋所在地密林环绕,面对池塘,最重要的是与其余农家有一定间隔,算得上一个独立的平台——无论如何喝酒谈天,不会影响他人。

谌鄂湘、芦师傅、喻师傅和邓师傅是武钢的同事,也是多年猎友,禁枪后仍步履不停,去登山,去徒步,在村民家给钱给物住一晚,在各地建立起根据地。

时过境迁,根据地的朋友们老的老,死的死,再去时都是后辈接待。他们虽热情,猎人们却感到有一条无形的代沟。他们要找寻一个自己的根据地。位于汉子山村吴家湾一号的就这样被发现。吴家湾一号位于新洲区汉子山村,距离武汉市区69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

租下这样破旧的地方,家里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当时,也只有这样没人住的老房子才会被出租。这群常在户外的武钢退休职工也相信,凭兄弟们的力气能把这里弄好。

他们先请房东把东西统统扔出去,该扔的扔,该烧的烧。把虫一消,把农药一打,再放个鞭炮,不是说迷信、怕鬼,我们是晓得鞭炮有一个杀虫杀菌的作用。

开辟空地、修理杂草、开路修路、房子吊顶、铺水泥刷墙……他们还建了马棚、鸽子笼。前前后后弄了两年多,花了十多万,吴家湾一号建好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好玩。这是谌湘鄂最初的感受。

他们把这当成农家乐式的根据地,捕鱼种菜,真正实现了海子笔下的生活,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时的媒体报道,形容他们是自建了‘山中别墅’,背山面湖,他们准备在此养老,归隐田园。

后来,四个人里,喻师傅想要一个自己的家,于是在更深的山里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

邓师傅因为年纪小,想发展一些产业,也分开了。山居里常住的,就只剩下谌鄂湘和芦师傅,更多时间只有谌鄂湘一人住着。

吴家湾一号。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2】羁绊

芦师傅先是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退休那年,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又患上阿尔茨海默病。那时弟弟妹妹还没退休,照顾老人的担子自然落在他肩上。

这意味着许多琐碎的事:吃饭喝水、无法控制的大小便……最重要的,还要看着别让父亲走丢。但父亲还是走丢了几次,多数是被熟人送回来,还有几次,好心人看到张贴的告示来联系家属。

生命末期,父亲清醒的时间愈加少了,他不认识其他人,却能偶尔认出芦师傅,因为他照顾父亲的时间最长。

后来,父亲离开了,又因为儿媳身体不好,他帮衬着送孙子上学。一送好几年。

这样算起来,他每年上山的全部时间就两个月。

芦师傅制定了新的计划:孙子现在12岁,他等待孙子长大,回到山上住。而眼下要紧的是照顾妻子,妻子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没康复。他对妻子的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打电话时,他提出先挂掉,因为屋里婆婆(老伴)等着我熬药。

村干部刘育春见多了和芦师傅境遇相似的人。他说,汉子山村分散住着大约50户来养老的人家,长住的约10来户,剩下的在城里有各种负担,只在周末、放假时来聚聚。

记者到访的那天,碰上吴工来看房。

他在环保局的环境监测站工作,长年跟各种质量的水源打交道,因此,他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喜欢喝矿泉水,吃当季蔬菜。现在,他快60岁了,头发已花白,但面色红润,身体板板正正的。得知汉子山村供水来自道观河,水质干净,他带了八个水桶接水,把车厢塞得满满当当。

吴工看了套二层小楼。墙面粉刷一新,梁柱刷成了显眼的大红色,屋子里散落着沙发、席梦思和自动麻将桌,阳台面对着池塘,远山如黛。原本,这套房子被四个好友盘下,准备养老。后来,其中一位要照看家人来不了,其他几位也都不来了,房子就闲置下来。

汉子山村的统计报表曾显示,汉子山村一共有824人222户,其中空置房屋就有一百多套。

为解决这个难题,2017年武汉市启动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通过一揽子激励政策和便民措施,吸引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2017年夏天,武汉市农委还组织了一个千人级的下乡看房微信群,从中抽取40人乘坐旅游大巴来到村里看房。

这些活动为村子带来了名气,也让谌鄂湘的养老山居成了个类似农家乐的场所。每个周末,朋友来,朋友的朋友也来,最多的一次来了近两百人。他把门板都卸下来当桌子都不够,好多人只能到村里的汉子山庄吃住。

谌湘鄂和吴工在吴家湾一号。 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3】摩擦

以前大家做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当然都是乐呵呵的。但等真正生活在一起了,还是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产生矛盾。在过去的一篇报道里,谌鄂湘这样说。

他们都是知青,年轻时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退休后也想重返这样同吃同住,互相帮助的生活。何况有二十来年的交情。

谌太太描述了这样的画面:禁枪前的每个周五下班后,哥几个带着枪,从武汉市区开着车驶向周边山林,在黄陂、红安、孝感等地都留下痕迹。

直到禁枪二十多年后的现在,谌鄂湘已年过七十,交通工具从小车换成了三轮车,当他行驶时,余光仍能捕捉到路边草丛里那毛色暗淡的、不易被察觉的小小野鸡。

打猎,或者说围猎,靠的绝对的默契与配合。头灯的方向与闪烁时长,指示着停与走,往左还是往右,那是足够多的合作后浸润出的了然。

为了展示那代人互相付出的相处方式,谌鄂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同学们聚会,打车时争着付钱,一个也不退让。年轻的出租车司机把他们一一送到家,没收钱,他被感动了。

后来在汉子山村租了房子,哥几个身体还好,热血沸腾,常常是边吃饭边分配要干的活,吃完直接上手,没一个偷懒的。周末结束时,约定好采购的物资、配件,下次带上来。

完全一点怨言都没有。提到他们的友情,谌太太语气里满是骄傲。她比谌鄂湘小四岁,有一张温和的圆脸。年轻时在实验室工作,给她带来身体的略微损伤,也带来爱卫生、爱干净的习惯。

朋友们都知道她爱干净,来家里玩都自带床单被套过夜。汉子山居有个公共洗衣机,谌太太住过来时又买了个,只洗自己和丈夫的贴身衣物。

但集体生活的弊病还是出现了。那时,能够容纳两百人的山居里只有一个厕所,一个浴室。卫生间的使用时长、使用后是否清洁毛发,都是问题。

2017年,邓师傅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2016年之前,自己还在上班,只有周末才上山,有人擅自做主买了一群羊,买回来又不怎么管,有的死了,有的走丢了……总之,他做主的时候,没做好规划,又不和我们商量。结果,还要大家平摊。他直言,虽然曾一起上班,但还是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4】融入

为了融入这个村子,外来人多少都在做贡献。

谌湘鄂夫妇常常邀请村民吃饭,见着谁都能唠上一会儿,人情往来也会随礼。他很是习惯这里的气候,于是学着村民,常年头戴迷彩帽,为的是躲避随时可能存在的飞虫、落叶和蛛网。

谌湘鄂头戴迷彩帽。 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村民们也热情,给他们送菜。但有时候,一些朋友的朋友过来,未经允许便上手扯摘地里的蔬果,大的扯,没成熟的小果子也扯下来。这自然得罪了村民。后来,村民们私下里的讨论传到谌鄂湘夫妇的耳里,俩人心里不是滋味,毕竟来找我们的,欠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人情啊。那些朋友被默默拉入黑名单,不再被邀请到山里来。

刘和平一家是2017年来到汉子山村的,和谌鄂湘一家聊得来,走得近。

那年四月,谌湘鄂一天就带了十几波的看房团,不堪重负病倒了。他想到曾经来看房的刘和平,后者是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华为门诊的中医。

刘和平看来,谌鄂湘的症状是中医里说的温病发斑,于是给他扎了一次针,开了三服药,就治好了。谌鄂湘在村里到处说刘和平治好了自己的病,极力邀请他来此养老,还帮他找到了房子。

刘和平也喜欢汉子山村,环境原始,村里也很照顾,没有什么扯皮的事。他花了四五十万元,装修了村里一套二层小楼,租期30年。

住下来后,总有人到家里找他看病,影响休息,他便在镇上开了家门诊,每天上午接诊三个半小时,下午休息。

刘和平适应山村生活:在山上采集野生的金银花、看千年的古树,在湖里养鹅、捞鱼,清晨看着小鸡破壳而出……他还是武汉市内有名的赛鸽家,鸽子飞去飞来,飞回他在深山的家里。

至于山上的弊病,刘和平说,一是取快递的地方远,要到另一个镇上。二是冬天的山上会比山下低个三五度,家里每月会耗掉六七百块钱的电费。另外,交通工具非常重要,但不属于每个人。2022年8月搬来的一对夫妇不会开车,要上镇里,只能等刘和平下山的时候搭个便车,一个月也就下山两三次。

刘和平在问诊。 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5】续租

起初要租房子,有兄弟建议租二十年。谌湘鄂心想,那时候都八十了,身体搞不赢啊,便先租了十年。

2021年,十年租约到期了,谌湘鄂身体还好,犹豫着要不要租下去。妻子想过真正的退休生活,感受二人世界,去各地旅居,看遍大好河山。

谌湘鄂不肯,他对汉子山村有感情,不愿离开。问题在于是否要租下新的房子。养老山居环境虽好,但房子很旧了,十年前吊的顶已经脱落,需要重新修葺和维护。又是一大笔钱。

正决定着要不要续约时,潘老师加入。他们决定再续五年。7月,合同签了,钱也交了,三家人打算过完年整修房屋,把屋子改成三个套间。但没过几个月,潘老师病了,心脏需要搭桥。合租一事不了了之。

若重新修葺,平摊到谌湘鄂和芦师傅身上的费用要一人五六万,只住五年不划算。谌湘鄂两口子干脆在与汉子山村相邻的桐子岗村租了另一间房。既在山里,离镇上又近,开个三轮车六分钟就能到。

不似刚退休时弟兄们自己动手,新房的装修全部外包出去了,年纪到这里了,没有这个精力了。

谌湘鄂明显感觉体力大不如从前。以前大夏天,兄弟们穿个裤衩,光着膀子睡在屋外的棚子里,一点问题没有。2018年的纪录片里,他穿个背心,六十多岁了仍然肌肉瞩目,充满活力。可现在走几步路就得喘气了。

刘和平也记得,2017年刚来汉子山村时,谌湘鄂声如洪钟,隔个一百多米都能听到,如今声音随身体逐渐衰弱、萎缩。

不再有体力照顾动物们,谌湘鄂养的羊和鸡,或送掉或吃掉。他只每天开着三轮车,从桐子岗的新家到汉子山上的老屋,打扫屋子,给几只狗喂食。它们未经驯化,野性十足,追着摩托车屁股咬。新家周围都是民房,谌湘鄂不敢把它们带下来。只能连同谌湘鄂本人的时光与野性,一同留在吴家湾一号。

1月初,九派新闻到访时,谌湘鄂夫妇还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门外放着酒精,每日要喷洒消毒好几次。为了避免感染,原本隔三岔五一次的家庭聚会取消了。这对爱热闹的谌湘鄂来说并不容易。

谌太太患上带状疱疹,已经一个多月,还未完全恢复,患处像火烧,像密密麻麻的蚂蚁咬。害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她不敢去市里就诊,连镇上的刘和平诊所都不敢去。

看到来访的记者,她从卧室里伸出个头,解释了害怕接触的原因。她的声音甜甜的。然后,她裹紧黑色羽绒服,缩回卧室里。

为了不把可能存在的病毒带进屋子里,谌湘鄂请记者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又拿了个板凳,在两米外坐下。小院面对池塘和山峦,白日高悬,山里很安静,偶有摩托车呼啸而过,狗追着摩托车屁股跑。邻居们挑着菜经过,和谌鄂湘远远地扯着嗓子聊起家常。

关于未来养老的打算,谌湘鄂也说不准,他早就不做过于长远的打算。离老去和死亡的还有距离,他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刘和平要是不在汉子山住了,他也住不下去了。毕竟医疗资源还是跟不上。

谌湘鄂的新居。 图/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实习生 阎华阳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友看法

1、网友薇薇逛红尘:已经有十年还是不错了,可以多建几套,去几家人,生活还是各过各的,遇上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大家一起岀力帮帮忙[捂脸]

2、网友小蕉蕉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抱团养老的想法不切实际。三三两两旅游几日还好,在哪个幽静的小村寨子山水相依,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野味儿十足,住民屋感觉非常美好!抱团养老还投入资金搞建设更是大错特错!不信准得后悔的!

3、网友用户亦涵:我的乡村小院… 在繁华大都市住久了,真的很厌倦钢筋水泥包围的都市。 本人69岁,2021年上山,租了这栋房子的二、三楼养老。(一楼是早到的人家先租住了。不然,我会把整栋楼都包租下来做民宿。) 当时没有院子,只有一处水泥地的小坝子。在网上买来竹子和铁艺门,自己花钱请民工,帮助建了这方竹篱笆花墙。 栽了蔷薇、玫瑰等十多钟爬藤花卉,还栽种了玉兰、樱花树,果树等。 一到春暖花开时节,满院落的百花盛开,绿叶成阴,美不胜收。 今年准备把院落的小道两边建成红砖花坛,铺上地板砖,在网络上再卖些拱门铁艺花架做装饰,中间放露天长条桌和椅子,开一间优雅的茶室,路人可以在此歇歇脚,赏花观景,喝茶、喝咖啡、喝果汁聊天,甚至可以在此租借各类漂亮的晚礼服,自己随意拍照,留下魅力无限的靓影。 附近是云篆景区,天气好的时候,来此观景的游客三五成群,在花田野地尽情游玩。 此图是新年下雪时所拍。难得下雪的山庄,实在美得令人常常流连忘返…

4、网友角马过河:我在2014年买了北京河北交界拒马河附近的林湖别墅。大院子二百多米两个葡萄架,分别种了猕猴桃和葡萄。最重要的是,我的几个朋友们也分别在这个碧桂园小区买了洋房。想想在一起聚会吃饭打牌,沿着拒马河遛弯爬山的快乐生活就高兴。可是好景不长,赶上了疫情三年多,几乎没有去过了。大院子就给双拼别墅的邻居帮助打理……转眼即逝到了古稀之年,向往田园的老同学们晚年快乐生活有了阻力……不管那些吧,快乐一天是一天,最起码当年买的房子也升值了[捂脸]

5、网友顽强枫叶U1:这种抱团养老不会坚持太长,因为种种原因所致。自家人还矛盾百出呢,新鲜劲过了,一地鸡毛。

6、网友米粒9912:年轻时,我也曾和朋友们畅想过抱团养老。如今五十多岁面临养老问题时,我却彻底打消了抱团养老的念头,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让抱团养老成为异想天开。

7、网友渔舟唱晚abc:我们就在附近农村租的房子,一个两层楼的独立小楼,离主城家20几分钟车程,周末过去放松放松,养了一头花猪十四年了,狗狗六条,有一个菜院子,请了一个保姆养猪、狗。

8、网友简爱Lorna:我公婆凑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在乡下已盖好了房子,宽敞亮堂的,环境优美,打算退休回去养老,但盖好后一年回去的时间凑起来都不够十天,主要不敢回去长住,身体有个不舒服找医生麻烦,在市区打个车就到医院了。

9、网友qab:农村人奋斗一辈子说终于在城里安了家了,城里人感叹说我啥时候可以到乡下过种菜养鸡的日子啊,人这一辈子啊,到底是在哪里好呢[害羞]

10、网友丑草草: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根本不可取的,远离城市,这么好的美景只能适合旅游,所谓养老,那人只会一天天老去,哪有精力照顾到这样那样,到最后,人老了,可能需要别人照顾,买下屋,只剩孤独,徒有虚名,一点用处沒有,要想想,睡在一张床上的两夫妻还有各有各的看法想法呢,何况抱团在一起,生活的锁锁碎碎不出矛盾才怪呢

11、网友多杰才旦:我有亲弟弟妹妹,老了就三家一起,轮流住,叫个保姆煮饭。我们小时候天各一方的上学留学,老了要在一起聚聚。可以一起旅游,一起打麻将,一起带孙子。反正我们姐几个感情好,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想想就很期待变老了。

12、网友极速星辰sr:我一个人都在乡下租了套小木屋,我自己在城里也是一个人住一套七十六平米的小户型,装修也还算可以,后来一个城里的邻居搬走了,两个不太老的邻居又得病死了,加上不到两米远又有个坟墓,我一个女的也不敢住了,其实我挺喜歡乡下的。

13、网友正能量柑桔KO:农村是有别于城市的另一种生活,不用高瞻,就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无需远瞩,就能穿云入雾,水就在脚边潺潺流动,涟漪中满是穿梭不息的川条鱼,水草上憩息着田螺姑娘的孩子们,像一朵朵盛开的粉红色的宝石花,屋子瓦片虽然有点错位了,但是不要紧,略加整齐排列就不会漏雨,从屋顶的缝隙中能看到早晨天上的云彩和夜晚的星星,蜘蛛掉在头上那是经常的事,昆虫和老鼠若无其事的行走着,鸟随意进屋子找食,大家各不相干。春天来了,到处是春的气息,带给你最好的风采,我爱农村,放弃了城市生活,这里宁静、自在,安逸,我很珍惜它,因为农村正在离我们远去。

14、网友洛西雅的瑞士家:我们老家流行回自己乡下宅基地建房子养老。在老家,村里乡亲都是亲戚,本身来往人情就很和谐。另外修村修路不怕花钱,毕竟是自己老家,贡献一份力量也甘愿。再次有年轻人会回来,不会仅仅是老人村。 我家长辈周末就会约着一起回乡下聚餐聚会撒的。都没几年陆陆续续退休了,乡下也慢慢都打点好了。

15、网友智者火车eA:抱团养老靠谱吗?上有父母。下有孙儿。放的下吗?

16、网友ping4721354:首先抱团养老的人必须是没有后路的,上无父无母,下无子女,这样的人在一起才有希望抱团

17、网友阿布爱吃鸡腿:70后的人,上面还有高龄老人家,离不开人,还没送走老人,孩子又要结婚生子,也需要我们帮忙,夫妻俩只能一个留下照顾老人,一个去帮孩子照顾小孩。哪里还有时间去山里养老[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18、网友夕阳也绚烂:夫妻俩也有意见,还抱团?

19、网友有娴:三五情投意合的好友,在同一个宜居小城的社区,既有各自完全独立的生活空间,又能步行几分钟的距离比邻而居,独居或群聚可随时、随意切换,如此可行且长久。

20、网友华姐在日本的vlog:各过各的,互相照顾,这个可以。一起生活,那就矛盾重重,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习惯!

  抱团养老有政策支持吗

  有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凡是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并鼓励民办养老,实行民办公助,给予贴补支持。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这一新型养老方式,制定相关引导和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保障性、社区性、聚集性、家庭性的多样化养老方式。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通透经验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