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为什么叫亚比 亚文化叫亚比的原因
亚文化叫亚比的原因:
今年,人们开始留意到一股新的亚文化势力的崛起,它在中国年轻人中萌芽,最开始被戏谑地称为 “亚逼” 文化,后来被简称为 “亚”,更是被直接翻译成了 “ya”。“亚逼” 文化或许是当下最快被中国年轻人本土化的一种亚文化趋势,在 “国潮” 火爆之后,可能会成为点燃下一轮时尚热潮的媒介。
Jean-Paul Gaultier
矛盾的是,虽然 “亚逼” 的概念越来越火,但它反讽意味浓厚,是一个让身处其中的 “亚逼” 青年们都不太愿意使用的代名词。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个概念在讽刺一种 “假亚文化”;另一方面,它也在暗指这种文化是空洞、缺乏内涵的。
所谓亚文化,其精髓在于反抗主流话语体系、主流审美以及商业化,但这一波 “亚逼” 年轻人并没有反抗主流文化和商业化。他们大多是 “90 后”、“95 后”、甚至 “00 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 “呼吸” 着商业消费文化长大成人。在青年志联合创始人 Zafka 看来,这是 “后亚文化时代” 的一种 “亚”,在这个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多元化时代,“亚逼” 青年甚至还能形成自身的商业变现网络。
“亚逼” 文化更多是当下年轻人寻求身份认同的一个方式。“亚逼” 审美最初被认为与千禧年前流行的 Y2K 潮流有些类似,后者同样沿用了赛博朋克及 90 年代 Jean-Paul Gaultier 等时装屋所创造的异域复古元素,但 “亚逼” 们所展现出的视觉语言更为 “混乱”,也更为情绪化。他们在硬核中混搭 “卡哇伊” 风格,铆钉、破洞、毛绒、荧光亮色系等元素,有些过剩地堆积在一起,类似于朋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所说的 “confrontational dressing”(激进服装),只不过现在的样子更为科幻未来。他们穿的衣服有明显的 DIY 痕迹,因此显得不够时尚,但绝对能给你带来时尚及时装本应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在我们采访的品牌相关人士看来,亚逼群体仍然很小众,这样的人群在全国范围内可能也就几千人,他们大部分是艺术家、设计师、造型师、模特、品牌公关、DJ 等创意型的自由职业状态。也许由于工作生活状态不符合奋斗的成功学标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很需要创造一个自由创作的 “庇护所”,不被主流社会的焦虑所影响 —— 无论是 “内卷” 还是 “996”,当下的主流年轻人变成了脆弱、易怒、自恋的 “小雪花” 一代(snowflake generation),而 “亚逼” 青年却能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抛弃理智,感性地用自己的身体及服装说话,探索 “个性化” 表达。
Balenciaga
Misbhv
在艺术及文化产业作者 Jaime Chu 看来,“亚逼” 们只是想被人看到,而不是想表达什么,“亚文化通过最卑鄙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骄傲,即使是年轻人最近迷恋的亚文化,很早就被品牌拿来做营销了,它与消费变得无法分割,所以我觉得亚文化是无法被拿来与朋克或者 90 年代的日本青年文化运动同日而语的。”
这或许也正是 “亚逼” 文化最有趣之处,它是当代商业体系融会贯通的一种亚文化体现。除了 Demna Gvasalia 设计的 Balenciaga,还有 Marine Serre、Misbhv、Ottolinger、Telfar 和 Windowsen 等国内外新晋设计师品牌,都是 “亚逼” 圈层认可的时装品牌。这些品牌都符号感强烈,也有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的叙述,这样的世界强调极端:或是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全新世界,或者带有强烈的末日感。Telfar 的创始人 Telfar Clemens 甚至认为,他通过时装设想的未来,最好是 “能帮助毁灭现实的”。
Ottolinger
Telfar
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 “亚逼” 青年开始自创时装品牌,更极致地表达自己的视觉。如淘宝品牌 Grape,DIY 服装品牌 TaxEvasion,包袋品牌 Kando Sogow 等,这些时装体系之外的品牌,在较容易产生小众传播热度的上海 “亚逼” 文化圈层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们 DIY 出了一种结合了可爱、科幻、未来的夸张风格。
我们所讨论的 “亚逼” 文化其实符合著名亚文化学者 Dick Hebdige 在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中所提到的必备元素:这种时尚风格跟文化是 “不自然的”(Unnatural)。而在法国社会学家罗兰·巴特看来,主流社会追求的是一种 “自然” 的效果,而在 Hebdige 看来,“不自然” 的亚文化群体唤醒了 “一种最原始的焦虑”,这种焦虑关乎 “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神圣区别”。
在 Kando Sogow 的创始人艮土看来,亚文化还是一种 “掺杂着叛逆的精神,质疑传统保守的观念与思想,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产物”。“我想这是它独特的价值观,主流时尚也是如此,” 他说道。
今年开始密切关注 “亚逼” 群体的上海买手店 Le Monde de SHC 主理人 Eric Yang 是在 Instagram 上输入定位 44KW 后发现了艮土的品牌,在他看来每个时代的 “非主流” 都有,只是个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容易找到对方。
“你很难定义他们,他们未必要去参加时装周,他们也没有官方认可,但汇集在上海的这些 ‘亚逼’ 青年能对全国的年轻人形成一定的辐射作用,” Yang 说道。他认为当下活跃在上海的这一波 “亚逼” 青年并没有很在乎西方的时装和文化体系,只是活在自己构筑的体系里,但还是有机会出圈的。“他们还是很敏感的。这种真正的中式 Cyberpunk,是来自城市角落里的。”
Yang 认为,任何自发形成的圈层能不能最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需要考虑这一点,“亚文化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大了就不是一个人的,是需要有组织能力的。要不然他会一直输出文化,然后被大众品牌消费,但能不能得到亚文化族群的认可就不知道了。” Yang 说道。
他还认为,其实早已有奢侈品品牌与亚文化为伍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虽然主流,但也在影响 “亚逼” 文化的走向。最典型的是 Balenciaga,Yang 亦认为 Balenciaga 是真正懂亚文化的,它一直在挑战主流审美的边际,品牌内部也围绕着 Gvasalia 形成了一个 “亚文化朋友圈”,最后体现在品牌的产品上,是经过时装表达后,尽可能保留下来的大量亚文化痕迹。
那么随着 “亚逼” 所代表的视觉系在 2020 年渐成规模后,能否在接下来几年里变得大众化,甚至主导时尚风格的走向呢?
Grape
TaxEvasion
这些 “时尚局外人” 主导的 “亚逼” 文化时尚,目前仍然处于一个 “从 0 到 1”、尚未破圈,也并不具备明显领袖人物的发展阶段,但这群人聚在一起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亚逼” 文化其实是我们经常讨论的 “泛二次元” 风格中的一部分,在趋势预测机构 WGSN 的创意总监郑绵绵看来,它正在促成 “泛二次元时代” 的到来。“ ‘泛二次元’ 的很多风格正在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认可。总体来说,大部分的消费者觉得这些产品本身是比较可爱的,可爱的力量更能直接触动人类情感,” 郑绵绵说道。“在当下,‘可爱’ 对长大的成人来说,也同样有吸引力。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可爱’ 这股文化趋势一直是产品、服务和品牌营销的主要驱动力。”
郑绵绵认为,这股 “可爱” 的力量也因新一代消费者的出现而获得了新的意义。根据市场调研自信公司 Mintel 的研究,新一代消费者在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个人成就、刻板的社会等级价值观下长大,而当这样的消费者长大成人,他们产生了想要更简单的生活的情感需求。艾瑞咨询就在 2019 年底出版的《2019年动漫二次元人群营销价值白皮书》中提到,这个 “可爱” 市场预计会在 2020 年达到 4 亿用户的规模,观众不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
“这些用户的成长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市场方向,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中,对于内心正面情绪需求的增加,泛二次元风格将会是中国市场上比较重要的主流风格,” 郑绵绵总结道。“对于中国 ‘Z世代’ 不同的兴趣部落,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就是,携带小众文化内核基因的社群,正在大步迈向大众圈层。”
对于品牌来说,更容易做的是去察觉到这一 “亚逼” 文化圈层的情感需求,并进一步去思考如何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无论是不是最近以 “亚逼” 文化的形式去表达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而这也是接下来一年品牌进行本土化营销所需要具备的元素。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通透经验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